
麦展,吃货,爱旅游,爱摄影,爱下厨房,书画艺术伪爱好者。
Smart Buy
现在颔下有美髯的人是凤毛麟角了,想不出给男人送啥礼物时,最偷懒的办法就是送一把精美的剃须刀。
我自初中开始嘴边就毛茸茸的,但年纪尚小,周围的男同学多半还没长胡子,于是自己也不太好意思刮,怕一夜易容引起围观。但每天早上看父亲对着镜子刮胡子,心里总羡慕地觉得这是成为男子汉的一个标志,至于每天刮的麻烦,那时还没有切身体会。
读初三时,我嘴上的绒毛已发展为络腮胡子,且大有欣欣向荣之势。父亲送我一个日立牌的电动剃须刀,是最基本的单头往复式的,动力强劲但效果欠佳,用后手掌震得发麻,下巴依然扎手。没两年,刀头的钢丝网被小狗啃烂了,于是买了个双层刀片的手动剃须刀,开始手动剃须刀生涯。
全球手动剃须刀市场基本上被美国的吉列(Gillette)、舒适(Schick)、法国的Bic和日本的KAI四大品牌瓜分。无论是啥牌子,近几年的发展趋势都是增加刀片数量,仿如军备竞赛一般,从十几年前的双刀片疯狂发展到现在的五刀片,舒适公司的一位高管八九年前就说过:“我们现在有4片刀片了,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加到11片。”各品牌还加入了诸如刀片独立弹簧、芦荟润滑条、振动功能等,除了越来越高的刀片单价以外,厂家当然还宣称这些技术可让剃须更顺滑,可降低对皮肤的刺激,并有效减少刮胡子的时间等。
可是,为什么一定要让刮胡子变得越来越快呢?刮胡子的那几分钟,是男人自审的好机会,而且刮胡子程序之繁复,也没法快得起来。与电动剃须刀相比,手动剃须刀的好处便是剃得更溜滑干净,弊病是麻烦,此麻烦非女性朋友可理解。早上起床,须用热水敷脸让毛孔稍张,再涂上剃须膏敷一会儿待须根软化,才不会如同锉刀刮脸疼得龇牙咧嘴。大学时同宿舍的一位仁兄,早上起来拿个小镜子坐在宿舍里直接干刮,听着哧哧作响声,我头皮发麻,总不由自主想起关二哥刮骨疗伤的故事来。用了几年舒适和吉列的剃须刀后,为追求更好的效果,我毅然入手双立人的折叠剃刀,没错,就是只能在剃头师傅和电影里杀人狂魔手上才能见到的那玩意儿。折叠剃刀的刀锋寒光毕现,锋利无比,剃完后老脸光滑如蛋。但我刀法拙劣,没几天,脸上划拉了不少小口子,每次刮胡子都血光四溅的,如此下去迟早有手误自刎之虞。转念一想,医学院的学生也不会拿自己来练手学开刀,遂作罢。
罗素将“试看剃头者,人亦剃其头”上升到了逻辑学层面而发展为“刮胡子悖论”。现在颔下有美髯的人是凤毛麟角了,想不出给男人送啥礼物时,最偷懒的办法就是送一把精美的剃须刀。犹如给心爱的女人送花,虽然老套,但总不至于错到哪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