执行/屈天鹏 采访、撰文/白郁虹 摄影/童梦(Studio 6)化妆/K.Kay(东田造型)助理/仲峤 《Life Style》封面服装/Alex Wang王培沂作品 《精品购物指南》封面/TADASHI SHOJI大片配饰/Martine Wester
这两年,大牌明星纷纷自立门户成立工作室,影后陶红同样不例外,但她有别于他人的是,在正式宣布 “陶红工作室”成立之前,她已经以老板的身份悄然完成了由她监制并主演的电影《米香》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陶红第一次制作的电影《米香》便在各大电影节中荣获大奖,从提名蒙特利尔电影节到斩获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,再到大学生电影节封后,陶红的事业达到巅峰。
“先做再说”是陶红为人处世的态度,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拥有了多个影后桂冠后,陶红始终没有跌进八卦娱乐圈的漩涡中,出道十几年,她和这个圈子永远保持着适度距离,她说:“我可能不那么主流,但我享受这个过程,我是演员,不是小丑,还是要让自己活得舒服。身处这个圈子当然重要,但它不是全部。”

亮片晚装 TADASHI SHOJI
《米香》与朱丽叶?比诺什的意外邂逅
很多人奇怪陶红为什么会选择《米香》,它既不商业,也不像《山楂树之恋》这类纯爱情文艺片那样可以卖弄小情小调。《米香》的故事非常底层,人物既边缘又拧巴,和主流人群完全脱节。大家担心,《米香》公映时很可能赚不到票房,费力不讨好。
陶红却一意孤行,她被原小说《嫁死》深深刺痛,她说:“电影一定要有陌生感和特色,《米香》在我众多的选择里是最特别的,作者非常犀利地描写了米香这样一个良知回归的女性,又是那样宽容地写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心灵的救赎过程。它的力量和它深层挖掘人性的善与恶,以及故事设置的极致,让人震撼,是一个很电影的作品。”
从上中戏开始,陶红就偏爱这类电影,她尤其喜欢朱丽叶·比诺什,喜欢她的状态和她角色的状态,像《蓝色情挑》《新桥之恋》,都是讲人性关怀。虽然不主流,却非常有力量。巧合的是,《米香》后期制作选择在了法国,而此时的比诺什正从法国飞来北京参演现代舞,作为比诺什的铁杆粉丝,陶红专程从法国飞回北京看偶像的演出,第二天又匆匆赶往法国继续做《米香》的后期剪辑。
“我跟她的邂逅就是这样,我发现我受到她很多电影的影响,到今天我自己做工作室,我都会选择我特别想要表达的电影,而不是那么功利,它有没有市场先不说,我想要表达。幸运的是,在表达中,《米香》故事性又很强,后来我有意识地把它缓下来,如果按原小说拍,故事性会更强,一环扣一环,但我想让它更电影化,慢慢地把它的戏剧冲突和力量释放出来。”大小姐变烧火妇
拍摄前,陶红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到农村体验生活,烧火做饭,挑木桶磨豆花,和村民唠家常。她的好友们惊讶地发现,原来在家养尊处优的大小姐,居然兴致大发地做起了农活。
农作的同时,她留意观察,寻找细节,村民们挑豆花的桶,舀水的勺,坐过的板凳,她都花钱买下来,为的是让片中的道具更具质感。闲暇时,她拿起相机记录村民们的点滴生活。造型师看过陶红带回的采风照片后获得灵感,给米香的脸上画上了非常逼真的“红二团”标志——粗糙干裂的皮肤,黑红脸蛋,长满雀斑,活脱脱的农村大嫂形象。
封闭训练,体验生活,对陶红而言已经成为习惯,当年拍《生活秀》,她花了半年时间混迹于武汉的夜市,学抽烟,学剁鸭脖子。拍《跆拳道》之前,她同样用了半年时间练习跆拳道,用超强意志力忍受专业队员袭来的一次又一次拳脚攻击。陶红说:“很多人觉得这么做太耽误事,但我觉得这是演员必须承受的,我不体验,绝对不敢演。”
电影拍了50天,陶红受了50天的折磨和惊吓。片中,米香跌跌撞撞,奔跑着向随时可能倒塌的煤山冲刺,失去理智后疯狂地用双手刨煤渣,全身浸泡在肮脏的泥坑里,在黄河之上摇摆高悬的简陋缆车上来回穿梭,局外人看得是心惊肉跳,陶红却抱定了豁出去爱谁谁的决心。有一场戏,被米香诅咒的驼子躲过矿难,而她心爱的男人却难逃厄运,悔恨交加的米香疯狂地冲向煤山,想要从中刨出自己埋下的“罪恶”。为保护演员,导演决定用全景一笔带过。执拗的陶红哪里肯干?她坚持要求导演拍她手上的特写,并且拒绝为她找替身。“我一定要自己来,我就是想表现米香非常急切后悔的心理,只有拍特写才能传达这个女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。”镜头拍完,陶红的手上满是鲜血,煤渣刺进手里,不得不用镊子小心把它们夹出来。
分页:1 2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