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伦敦时装周偏重创意,忽略商业价值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。今天的伦敦时装周不仅接纳新人,同时也迎来了众多值得骄傲的本土大牌的回归。与此同时,伦敦的高街品牌享誉全球,在时装周期间,Topshop等店铺人满为患。影响力的增强并没有让英国人放弃立场,逢迎市场,相反,不同于巴黎和米兰那些“以逸待劳”的时装周组织者,英国时装协会不遗余力地制造话题,表明姿态,以巩固伦敦在时装界那自由而前卫的形象。
时装周毕竟只是一项业内盛事。在纽约时装周迁往新居,热闹开演的同时,报刊杂志上更引人注目的恐怕是身着“生肉裙”登上MTV领奖台的Lady Gaga。普罗大众爱看明星的八卦消息,伸展台上真正漂亮的时装反倒很难登上新闻头条。
不过,在明星、狗仔队和异装癖的包围之下,严肃的时装产业依然存在。每一位设计师、品牌所有者和时装编辑都是其从业人员。9月16日,伦敦时装周开幕前一天,英国文化部长Ed Vaizey宣布一个名为“时装的价值”的调研项目正式出炉。这一项目的执行者为英国时装协会和牛津大学经济学院,主要任务是对英国时装产业现状作一个详细的分析调研。调查显示,英国时装业每年总产值高达210亿英镑,如果算上旅游观光购物等外围产业,则这个数字还要上升到370亿英镑。时装业在英国所有产业中排名15,从业人员总数为81.6万,是全英国从业人数位列第二的大型产业。英国时装协会主席Harold Tillman表示:“时装在英国是一项成功的产业,这次的调查报告为此提供了坚实的数据。国家将为发展这一产业制定一整套详尽的计划。”
可以预期,未来在英国进修时装相关专业的学生将获得更完善的专业训练,毕业后如果决定创业,也会获得更多支持。英国时装向来是一个输出新人的最佳平台,当然这样一来,像John Galliano那样的天才都为他人做了嫁衣,伦敦时装周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就一直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。在本次伦敦时装周上进行发布的设计师品牌总计将会获得约1亿英镑的订货额,然而比起纽约、巴黎、米兰这几个时尚之都来,这个数字依然相形见绌。
另一方面,Topshop等盈利丰厚的高街品牌多数在海外生产,不少设计师品牌出于预算限制和技术考虑,也不得不到法国和意大利进行产品加工——因此,服装制造这一环节在英国服装业相当薄弱。然而有一点不可忽视:英国的高街时装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,正因为如此,每当买手和编辑们一年两度造访伦敦,大街小巷的高街时装店就会生意爆满。
作为文化部长,Ed Vaizey清楚地了解英国时装的优势和劣势,“时尚的价值”报告也指出,世界各地的时装品牌对“英伦时装天才”的巨大需求,也可以被列为英国“时装经济”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创收项目。“英国时装从业人员的才华、创意和技艺毫不亚于任何外国同行。我们的新锐设计师在全球范围内以他们的独特创意知名。” Ed Vaizey说。
从率先采用大码模特的Mark Fast,到设计中透着小小英伦古怪气氛的Giles Deacon,再到用精湛的错视印花图案在裙子上大做文章的Mary Katrantzou,英国年轻设计师也许缺少坚强的资金后盾和畅通的营销渠道,唯独不缺少的就是风格和姿态。同样的,在伦敦时装周上看不到太多国际大品牌、明星设计师,但是在短短的6天之内,伦敦时装周忙碌地竖起各式各样、五彩斑斓的大旗,以标榜英国时装业领先于世人的独立姿态。
前卫的姿态并不只是一场表演。在多年的辛勤耕耘之后,英国时装协会获得了回报。首先是长期在米兰做发布的Burberry的回归(Christopher Bailey本次再度大胆尝试,所有发布款式在发布会之后即可预订,在短短7周以后就能交货),此后又有Tom Ford的伦敦工作室落户。可见,伦敦的声音正在变得越来越响亮,英伦时尚叫好不叫座的时代可能就要过去了。
分页:1 2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