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饰网手机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账号:   密码:      注册账号 | 忘记密码
您所在的位置:世界服饰品牌网 > 行业视点 > 正文

忆往昔 旗袍岁月多风情 (图)

http://www.sjfsw.com/ 2012/8/29 10:06:12 世界服饰网

  旗袍虽然在日常服装的领域走向衰微,但如何仍以不同的形式持续的存在;以及当代的时装设计师如何将之时装化、现代化,使其得以持续的发展。

  之前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看的“历久长新--旗袍的变奏”展览,通过展出280件旗袍、400多张照片及9项录象节目,介绍了旗袍的渊源、1920至1960年代社会及文化的转变与旗袍发展的关系;亦展示1970年代后,旗袍虽然在日常服装的领域走向衰微,但如何仍以不同的形式持续的存在;以及当代的时装设计师如何将之时装化、现代化,使其得以持续的发展。

1937年结伴逛街的旗袍女子

1910至1920年初,时尚初现。

用于旗袍的花钮

40年代的儿童旗袍

40、50年代的格子旗袍

  左边为抗战时期,北京的日本商社职员穿着旗袍在做操;右为戴墨镜的时髦旗袍女

30、40年代摩登上海的良友杂志上的旗袍女郎;广生行的宣传广告画

五六十年代的旗袍偏向简洁

  旗袍原指清朝八旗妇女的长袍。恋衣癖严重的张爱玲在《更衣记》里写现代旗袍之前的那段中国女性着装:“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,这么迂缓,安静,齐整--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,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!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。从十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九世纪末,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,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。领圈很低,有等于无。”1920年代,随着生活的转变,这样的长袍经过改良,成为了一种新式旗袍,宽身、线条平直、袍身布满精致的刺绣,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概念的旗袍。

当年今日话旗袍

  1930-1940年代,是旗袍发展的黄金时期,由于受西方服饰的影响,旗袍设计变得窄身修长,两侧开高衩,尽显中国女性的体态美,旗袍成为中国妇女最普遍的服饰。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的〈制服条例〉里,将旗袍列为了女子礼服,而一些西方的时装设计大师,最著名者如法国的Paul Poiret,已陆续将中国女装风格结合于自己的时装设计上,美籍华裔女星黄柳霜在走红时期就曾把中国女装带入好莱坞,首席艳星Marlene Dietrich在1932年主演的〈上海快车〉中带起好莱坞电影的中国题材热,中国服装自然也成为一种吸引力,许多在华的外国女性在那时已经开始尝试穿华服,这些都带动了旗袍的改良和流行风潮。尤其是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大都会里,妇女纷纷穿着旗袍为时尚,〈良友〉、〈妇人画报〉等女性杂志和广告牌上纷纷刊登各种旗袍款式的摩登照,1930年先施公司的对抗洋货时装的国货“时装表演大会”上,就专门有两组“短旗袍”和“长旗袍”的系列。

  1950年代后,虽然越来越少人以旗袍作为日常服饰,但一些女性领导如一生执爱旗袍的宋庆龄,或领导人夫人出席国事外交场合时,仍然将旗袍当作礼服,加强了它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。至1960年代末,随着大量西式成衣的出现,旗袍在日常服装领域里,逐渐走向了衰微。

香港政府出版的1970年日本万国博览会小册子上突出了穿旗袍的香港女子形象

1960年,香港湾仔,穿旗袍的女子,由香港摄影家邱良先生所摄

分页:1 2 下一页
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