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饰网手机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账号:   密码:      注册账号 | 忘记密码
您所在的位置:世界服饰品牌网 > 行业视点 > 正文

海澜之家困局:从"男人的衣柜"到"库存大山"

http://www.sjfsw.com/ 2025/8/18 21:19:15

01/百亿库存压顶

男装霸主的中年危机
曾经,海澜之家凭借一句“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,每次都有新感觉”的广告语,以及“男人的衣柜”这一精准定位,在国内男装市场可谓风光无限。2002年,第一家“男装自选商场”模式门店在南京开业,这种量贩式自选购物方式打破了传统服装销售模式,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验。海澜之家打出清晰定位,为20 - 45岁的男性提供涵盖商务、休闲、运动等多种风格的一站式服装购物,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。


在经营模式上,海澜之家采用“平台 + 品牌”的连锁模式,公司总部负责品牌、供应链和运营标准,加盟商负责选址、装修和日常经营。这种轻资产模式既利用了加盟商的本地优势,又保证了公司对品牌和供应链的掌控,促进了品牌的快速扩张。2006年门店突破100家,2010年达到500家,2013年更超过1000家,基本覆盖全国。2014年4月,公司借壳凯诺科技成功上市,借助资本力量,加大品牌推广、渠道拓展和供应链建设。2014年营收达123.39亿元,增长近45%;净利润23.77亿元,大涨70.91%。此后业绩继续攀升,2017年达到顶峰,营收首次突破200亿(202.69亿元),净利润33.29亿元,市场份额从2015年起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男装市场第一。
然而,巅峰过后,海澜之家逐渐陷入了困境。2024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.57亿元,同比下降2.65%;归母净利润21.59亿元,同比下降26.88%,业绩下滑明显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公司近五年存货增长明显,2024年存货余额达119.87亿元,同比增长达28.38%;存货周转天数较2023年增加了48天至330天。大量的库存积压,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,还可能面临存货跌价风险,进一步侵蚀公司利润。这种“增收不增利”的趋势,清晰地表明海澜之家的经营遇到了困难,盈利能力正在明显减弱。曾经的成功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逐渐暴露出弊端,过度依赖供应商的设计能力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,加盟商不承担库存反而加剧了总部积压,“一年逛两次”的广告语无形中固化了品牌的中老年形象,海澜之家仿佛一夜之间从男装霸主变成了被百亿库存压顶的“中年危机者”。
02/转型之路

是迷途还是坦途?
面对品牌老化危机,海澜之家选择了最直接的解决方案——更换代言人。从吴大维、印小天带来的经典印象,到林更新、周杰伦掀起的潮流风暴,再到张颂文凭借实力引发关注,以及当下流量新星曾舜晞、体坛健将潘展乐带来的新鲜活力,一次次代言更迭,都像是品牌向年轻化发出的强烈信号。然而,在小红书、微博等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里,“海澜之家 = 中老年男人标配”的刻板印象依旧根深蒂固,频繁更换代言人的策略,似乎并未真正撬动消费者心中固有的品牌认知,品牌转型之路依旧布满荆棘。


海澜之家在代言人选择上可谓是煞费苦心,试图通过不同风格代言人覆盖广泛客群。印小天时期的形象偏向传统稳重,吸引了一批较为保守的中年男性消费者;林更新则带来了青春时尚的气息,吸引了一部分年轻消费者;周杰伦更是凭借其强大的粉丝基础和潮流影响力,为品牌注入了潮流元素;张颂文以实力派形象为品牌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;曾舜晞作为流量新星,吸引了众多年轻粉丝的关注;体坛健将潘展乐则为品牌带来了健康活力的形象。但这种“撒网式”营销看似热闹,实则暴露了战略摇摆的深层焦虑。不同代言人风格差异较大,消费者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,反而更加困惑海澜之家究竟想讨好谁。
除了代言人策略,海澜之家的多元化布局也充满了挑战。2020年,创始人周建平卸任,由其子周立宸接任董事长,开启了海澜之家的二次创业。周立宸的核心战略是“多品牌、全品类、国际化”,海澜之家不再只做“男人的衣柜”,而是要打造“全家人的衣柜”。在稳住主品牌的同时,公司积极拓展新领域,先后推出女装品牌OVV、高端童装品牌英氏(YeeHoO)、专业运动品牌HEAD(海德)等,业务范围也从男装扩展到女装、童装、职业装、家居服及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。然而,多年过去,除主品牌外其他品牌的营收占比依然较低。2024年年报显示,海澜之家系列实现营收152.70亿元,占总营收的72.86%;2025年一季度,海澜之家系列实现营收46.42亿元,占当期总营收的75.03%。而且,在多元化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“败笔”,如2019年剥离女装品牌爱居兔,2023年处置童装品牌男生女生公司的股权等。这表明海澜之家在多品牌运营上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整合能力,难以让子品牌真正发挥协同效应,实现品牌的多元化发展。


线上渠道的发展也是海澜之家转型的一大痛点。其引以为傲的渠道构建如今出现了失调迹象,2024年年报显示,其线上销售总额为44.19亿元,仅占总销售额的21.92%。与品牌形象更趋年轻化的服饰品牌七匹狼和森马相比,线上销售占比明显偏低,这对于其品牌年轻化转型形成了一定阻碍。为了摆脱困境,海澜之家与京东展开合作,推出京东奥莱业务以及京东秒送服务。京东奥莱官方旗舰店于2024年7月在京东平台上线,同年9月首家京东奥莱线下门店开业,截至目前线下门店数量已达12家。海澜之家还正式入驻京东秒送,并宣布成为京东首个全方位战略合作品牌。但这一合作能否真正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仍存疑。服装并非如饮食一般具有高频急需属性,秒送服务的覆盖场景相对有限,若无规模效应,很难实现盈利,且运营成本的上升还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。
03/破局之道在何方

二次创业能否重拾增长引擎?
周立宸接棒后的改革举措,透露出向死而生的决心。砍掉无效代言、聚焦核心品类、优化供应链响应速度,这些举措直指病灶。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重构商业模式。海澜之家需要思考是继续深耕ODM模式下的性价比优势,还是像优衣库那样建立自主设计体系。ODM模式虽然让海澜之家在过去的轻资产运营中尝到了甜头,但也导致了产品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。建立自主设计体系可以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,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,并且要承担设计失败的风险。
海澜之家还需要学习国际品牌的成功经验。李宁通过“国潮”重塑年轻形象,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,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产品,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;波司登借力冬奥会提升专业认知,通过赞助冬奥会等国际体育赛事,强化了其在羽绒服领域的专业形象,提升了品牌的高端定位。海澜之家可以借鉴这些品牌的经验,通过文化赋能实现涅槃重生。


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。从RFID芯片追踪库存到AI预测消费趋势,从虚拟试衣间到元宇宙店铺,技术正在重塑服装产业的每个环节。海澜之家可以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,实现库存的精准管理和预测,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。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模式,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。更重要的是思维转型——从“以产品为中心”转向“以用户为中心”,从“规模优先”转向“质量优先”。这意味着海澜之家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,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,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品牌认同感。
04/传统品牌转型必修课

行业消费寒冬之下
海澜之家的困境折射出整个服装行业的集体焦虑。在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的当下,品牌需要重新定义价值主张。消费者不再盲目认牌子,而是更在意自己的需求和产品本身。品牌不能再只靠铺门店,更要靠内容吸引人。谁能真正读懂消费者需求,打通从设计到销售的全部环节,处理好库存、流量和年轻化的问题,谁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,获得持续的发展。


整个服装行业都在经历消费寒冬。昔日辉煌的美特斯邦威,2024上半年营收下滑13%,亏损1.32亿元。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精打细算,对服装这种非必需品,既要价格合适,也更看重品质和个性设计。库存问题也困扰着行业,森马服饰的半年报显示,存货高达34.13亿元,平均138天才能周转一次,资金占用大,还有价值缩水的风险。品牌如何定位和吸引年轻人,更是共同难题。太平鸟这样的时尚品牌也在尝试迎合年轻人,但其品牌形象未能准确打动追求个性文化的Z世代,市场受到冲击。商业模式的转型同样艰难,雅戈尔过去靠传统加盟模式,如今电商冲击下,线上流量成本高,线下客流少,线上线下难以协同。它尝试增加直营店、做直播等新渠道,转型过程同样不易。
05/传统品牌的重生之路

关于“人”的生意
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,海澜之家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。百亿库存既是沉重负担,也是倒逼改革的契机。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完成从“卖衣服”到“卖生活方式”的转型,从“渠道驱动”到“品牌驱动”的升级,这家创立近四十年的企业完全有可能续写新的传奇。


海澜之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重生。在产品创新方面,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产品设计能力,摆脱对ODM模式的过度依赖。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,推出更加个性化、时尚化的产品。可以与设计师合作,推出限量版产品,吸引追求独特的消费者。在品牌建设上,制定长期稳定的品牌策略,通过品牌故事、文化内涵等方面塑造出年轻、时尚的品牌形象。利用社交媒体、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品牌推广,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在渠道方面,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与调整,提升线上销售的占比和运营效率。优化线下门店的布局和管理,打造更加舒适、便捷的购物环境。同时,可以探索新的销售模式,如直播带货、社群营销等。


服装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关于“人”的生意。当95后成为消费主力,当个性化定制成为新常态,传统品牌需要放下身段,真正倾听消费者的声音。海澜之家的故事远未结束。这场始于库存危机的自救行动,或许将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经典案例。毕竟,在商业世界没有永恒的王者,只有不断进化的适者。当“二次创业”的风浪过后,真正有价值的不仅是生存下来的企业,更展现了整个行业在持续挑战中前行的韧性。我们期待看到海澜之家能够在这场转型之战中成功破茧重生,继续书写属于它的辉煌篇章。

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: